都知道中华汉字博大精深,但成语的历史亦然非常久远的,不过我们对于成语的认识较少,像成语的释义、寓意、出处或者是典故等等,我们大多都是不知道的。可是,如果我们用到成语的话,比如写作,关于成语的句子是需要仔细思索一下的,一定要领略成语的释义和寓意,这样写出来的自然段和短句,才能够更好、且完美无瑕的融合到整篇作文中。
“囫囵吞枣”的含义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中文释义】: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英文翻译】: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日语翻译】: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内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用“囫囵吞枣”造句
· 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 一些书要浅尝,一些要囫囵吞枣,另外一些要咀嚼消化。
· 还记得第一本拿出来的书叫《基督山伯爵》,看得囫囵吞枣,也不知道是啥意思。
· 你照我的方法去读,自然可以融会贯通,不会只是囫囵吞枣而已。
· 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 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的,当伯父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 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 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 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成语,在我国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大多是源于口语,在长久的运用过程中不断简化,进而成为现在的固定短语。关于“囫囵吞枣造句”的详情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了,以上为大家提供了关于囫囵吞枣这个成语的诸多知识,如释义、造句、接龙等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