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尤其最多。本文,大家就来认识一下,关于格字的成语集锦。
格 读音是gé,部首是木,笔画是10画,繁体字是格,结构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字义解释为:
◎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 击,打:格斗。格杀。
◎ 推究:格致。
◎ 树的长枝。
◎ 至,来:格于上下。
◎ 感通:格于皇天。
◎ 变革,纠正:格非。
◎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含“格”字的成语及解释:
格古通今(gé gǔ tōng jī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四折:“贤才抱德隐田园,格古通今众所传。今番诏取为官后,保祚皇图亿万年。” 用法:格古通今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成语释义为穷究古代,通晓当代。谓学富识广。
仙风道格(xiān fēng dào gé):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襟上高爽,有仙风道格,日与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间。” 用法:仙风道格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气质等。 成语释义为犹言仙风道骨。
格格不纳(gē gē bù nà):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ABC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用法:格格不纳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释义为谓难以接受。
别创一格(bié chuàng yí gé):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动宾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用法:别创一格作谓语、定语;指自成一家。 成语释义为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格杀弗论(gé shā fú lù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杂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弗论。” 用法:格杀弗论作谓语;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 成语释义为见“格杀勿论”。
跟“格”字有关的诗词有: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贫女》秦韬玉 唐朝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战城南》李白 唐朝
含“格”字的成语大全:
格杀无论、格格不入、格杀勿论、破格提拔、降格相从
自成一格、格杀不论、格物致知、降格以求、格天彻地
成语,在我们生活里也是频繁会被使用的,因而,对于成语的道理我们还是必须有一些认知的,否则,用错成语是会被他人笑的。上文关于“格”字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格”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