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里,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尤为最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含明字的成语集锦。
明 读音是míng,部首是日,笔画是8画,繁体字是明,结构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字义解释为:
◎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 视觉,眼力:失明。
◎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 中国朝代名:明代。
◎ 姓。
含“明”字的成语及解释:
黑白分明(hēi bái fēn mí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主谓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用法:黑白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成语释义为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察察而明(chá chá ér mí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ABC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用法:察察而明作谓语、定语;指过于计较细节。 成语释义为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
奖罚分明(jiǎng fá fēn mí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主谓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用法:奖罚分明作谓语、定语;指处理问题界限分明。 成语释义为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聪明睿知(cōng míng ruì zhī):是褒义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周易·系辞》:“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用法:聪明睿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夸奖人。 成语释义为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月明如昼(yuè míng rú zhòu):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元·丘处机《凤栖梧·述怀》词:“一鸟不鸣风又细,月明如昼天如水。”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释义为月光明朗,天色像白天一样明亮
跟“明”字有关的诗词有: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红窗月·燕归花谢》纳兰性德 清朝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王国维 近代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 宋朝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应诏赋得除夜》史青 唐朝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 唐朝
含“明”字的成语大全:
心明眼亮、明公正道、旗帜鲜明、光明大道、聪明能干
精明能干、水秀山明、明明赫赫、下落不明、明镜高悬
成语,在大家平常生活中也是时时会被使用的,因此,关于成语的意思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认知的,不然,用不对成语是会被他人笑话的。上文有关“明”字的相关知识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明”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