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尤为最多。下面,大家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弃字的成语集锦。
弃 读音是qì,部首是廾,笔画是7画,繁体字是棄,结构是上下结构,五行属木。
字义解释为:
◎ 舍去,扔掉:抛弃。遗弃。弃权。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弃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弃养(父母死亡的婉辞)。弃置不顾。弃瑕录用。
含“弃”字的成语及解释:
弃甲丢盔(qì jiǎ diū kuī):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用法:弃甲丢盔作谓语、状语;指战败。 成语释义为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弃旧怜新(qì jiù lián xī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他心儿里悔,悔。你做的个弃旧怜新,他则是见咱有意,使这般巧谋奸计。” 用法:弃旧怜新作谓语、宾语;指喜新厌旧。 成语释义为怜:爱。多指男子抛弃旧宠,爱上新欢。
弃若敝屣(qì ruò bì xǐ):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补充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用法:弃若敝屣作谓语、定语;指毫不可惜。 成语释义为亦作“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弃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先秦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用法:弃甲曳兵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释义为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形式为:8字成语;出处来自于: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用法: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作谓语、定语;指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成语释义为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跟“弃”字有关的诗词有: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唐朝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春日游》韦庄 唐朝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杜甫 唐朝
含“弃”字的成语大全:
人弃我取、弃如弁髦、弃之度外、弃短取长、弃旧换新
弃瑕取用、倒戈弃甲、弃重取轻、弃恶从德、遗珠弃璧
成语,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也是频繁会被用到的,所以,关于成语的释义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了解的,不然,用错成语是会被人笑的。以上关于“弃”字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弃”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