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可以说是最多。下面,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带见字的成语都有什么。
见 读音是xiàn,部首是见,笔画是4画,繁体字是,结构是上下结构,五行属木。
字义解释为:
含“见”字的成语及解释:
先入之见(xiān rù zhī jià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用法:先入之见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释义为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
刍荛之见(chú ráo zhī jià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用法:刍荛之见作宾语;用于自谦。 成语释义为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见怪非怪(jiàn guài fēi guài):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形式为:ABCB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用法:见怪非怪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遇事沉着。 成语释义为见“见怪不怪”。
立竿见影(lì gān jiàn yǐ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连动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用法:立竿见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事物见效快。 成语释义为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旁见侧出(páng jiàn cè chū):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 用法:旁见侧出作宾语、定语;指从侧面表现。 成语释义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跟“见”字有关的诗词有: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陈著 宋朝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王维 唐朝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王建 唐朝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岁暮到家》蒋士铨 清朝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谢池春·残寒销尽》李之仪 宋朝
含“见”字的成语大全:
洞见底蕴、肺肝如见、伸手不见五指、见义敢为、区闻陬见
见哭兴悲、开口见胆、家见户说、见鞍思马、金针见血
成语,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也是频繁会被用到的,是以,关于成语的道理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认识的,不然,用不对成语是会被一些人笑的。上面关于“见”字的相关知识就到这儿了,为大家介绍了含“见”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