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成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当中,四字成语尤为最多。本文,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漫字的成语有哪些。
漫 读音是màn,部首是氵,笔画是14画,繁体字是漫,结构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字义解释为:
◎ 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河水漫出河床。漫溢。漫流。漫漶(文字、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漫”)。
◎ 淹没:大水漫过桥面。
◎ 满,遍,到处都是:迷漫。漫山遍野。
◎ 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散漫。漫谈。漫话。漫步。漫不经心。漫骂(乱骂)。漫漫(时间或空间没有边际,如“漫漫长夜”)。漫游。
含“漫”字的成语及解释:
漫天过海(màn tiān guò hǎi):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用法:漫天过海作宾语、定语;同“无边无际”。 成语释义为形容没有边际。
漫天塞地(màn tiān sè dì):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8回:“素臣喊叫如雷,跳跃如虎,人人辟易,便直冲而出,却见漫天塞地,都是民兵。”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数量多 成语释义为漫:满;塞:充满。从天上到地下到处都是
怀刺漫灭(huái cì màn miè):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颖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后汉书·祢衡传》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成语释义为刺:名贴,名片;怀刺:怀藏名片。怀中准备好名片想去求见贤人,但却无处可投。指很想结识名人,但却找不到拜谒的理想对象。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yǎ zǐ màn cháng huáng bǎi wèi,zì jiā yǒu kǔ zì jiā zhī):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形式为:14字成语;出处来自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释义为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
漫无边际(màn wú biān jì):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动宾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用法:漫无边际动宾式;作定语、状语;由于谈话方面。 成语释义为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跟“漫”字有关的诗词有: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唐朝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李白 唐朝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离思五首》元稹 唐朝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 唐朝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 唐朝
含“漫”字的成语大全:
漫不加意、漫不经意、信步漫游、漫天大谎、漫天叫价
漫地漫天、漫山塞野、漫不经心、抵死漫生、漫天彻地
成语,在我们生活里也是经常会被用到的,因此,关于成语的意思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了解的,否则,用错成语是会被其他人笑话的。上面关于“漫”字的相关知识就到这儿了,为大家介绍了含“漫”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