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里,成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可以说是最多。下面,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带来字的成语大全。
来 读音是lái,部首是木,笔画是7画,繁体字是來,结构是独体结构,五行属火。
字义解释为: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来。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 姓。
含“来”字的成语及解释:
日来月往(rì lái yuè wǎ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用法:日来月往作宾语、状语;用于岁月流逝。 成语释义为见“日往月来”。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形式为:8字成语;出处来自于: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释义为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兴尽悲来(xìng jìn bēi lái):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连动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识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知盈虚之有数。”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成语释义为兴:兴致,兴味。高兴到了极点,使人悲苦的事就来了
来因去果(lái yīn qù guǒ):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谢觉哉《不惑集 领会》:“领会是‘心领神会’,不仅懂得文件的意义,而且懂得文件的来因去果。” 用法:来因去果作宾语;指事情的原委。 成语释义为指事情的来龙去脉
南来北去(nán lái běi qù):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这里是大道官塘,怎没个行人南来北去。” 用法:作定语、分句;指来来往往 成语释义为泛指来来往往
跟“来”字有关的诗词有: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拂舞词 / 公无渡河》温庭筠 唐朝
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张元干 宋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宋朝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谒金门·风丝袅》纳兰性德 清朝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喜张沨及第》赵嘏 唐朝
含“来”字的成语大全:
后来者居上、独往独来、突如其来、泰来否极、乐往哀来
触处机来、珊珊来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滚滚而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成语,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也是时时会被用到的,所以,对于成语的意思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了解的,否则,用不对成语是会被其他人嘲笑的。上面关于“来”字的相关内容就到这儿了,为大家介绍了含“来”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