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里,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尤为最多。今天,大家就来认识一下,带阳字的成语都有什么。
阳 读音是yáng,部首是阝,笔画是6画,繁体字是陽,结构是左右结构,五行属土。
字义解释为:
◎ 明亮。
◎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 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 温暖:阳春。
◎ 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 凸出的:阳文图章。
◎ 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 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 :阳痿。
◎ 古同“佯”,假装。
◎ 姓。
含“阳”字的成语及解释:
三叠阳关(sān dié yáng guā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用法:三叠阳关作宾语、定语;比喻离别。 成语释义为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借尸还阳(jiè shī huán yá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何其芳《理性与历史》:“以后再有法西斯蒂的鬼魂借尸还阳的话,总可以少骗几个人吧。” 用法:借尸还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死灰复燃。 成语释义为犹言借尸还魂。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gū yīn zé bù shēng,dú yáng zé bù zhǎ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形式为:10字成语;出处来自于:清·程允开《幼学故事琼林·夫妇》:“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释义为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
阴阳之变(yīn yáng zhī bià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而知……阴阳之变。” 用法:作宾语;指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成语释义为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有脚阳春(yǒu jiǎo yáng chūn):是褒义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用法:有脚阳春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成语释义为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跟“阳”字有关的诗词有: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宋朝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唐朝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天津桥春望(津桥春水浸红霞)》雍陶 唐朝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李煜 唐朝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明朝
含“阳”字的成语大全:
阴阳交错、皮里阳秋、高阳酒徒、西风斜阳、阴疑阳战
阳九之厄、阳九百六、咸阳一炬、栎阳雨金、丹凤朝阳
成语,在大家生活里也是时时会被使用的,因此,关于成语的道理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了解的,不然,用不对成语是会被他人笑话的。上文有关“阳”字的相关文章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阳”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