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里,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多为四字,或是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尤其最多。今天,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格字的成语集锦。
格 读音是gé,部首是木,笔画是10画,繁体字是格,结构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字义解释为:
◎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 击,打:格斗。格杀。
◎ 推究:格致。
◎ 树的长枝。
◎ 至,来:格于上下。
◎ 感通:格于皇天。
◎ 变革,纠正:格非。
◎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含“格”字的成语及解释:
格杀不论(gé shā bù lù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杂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后汉书·刘盆子传》:“皆可格杀。” 用法:格杀不论作谓语;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 成语释义为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破格录用(pò gé lù yò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曾朴《孽海花》第27回:“此外新进之士,有奇才异能的,亦应时破格录用。”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选拔人才 成语释义为格:规格,标准;录用:任用。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格高意远(gé gāo yì yuǎ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用法:格高意远作谓语、定语;用于作品等。 成语释义为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格格不入(gé gé bù rù):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ABC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用法:格格不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形容思想感情、言论等。 成语释义为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有耻且格(yǒu chǐ qiě gé):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法:有耻且格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释义为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跟“格”字有关的诗词有: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战城南》李白 唐朝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贫女》秦韬玉 唐朝
含“格”字的成语大全:
破格提拔、格杀弗论、自成一格、格物穷理、格格不吐
别开一格、别创一格、破格任用、格于成例、仙风道格
成语,在大家生活里也是时时会被用到的,所以,对于成语的意思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认识的,要是,用错成语是会被人笑的。以上关于“格”字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格”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