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当中,四字成语可以说是最多。本文,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带同字的成语都有什么。
同 读音是tóng,部首是口,笔画是6画,繁体字是同,结构是半包围结构,五行属火。
字义解释为:
◎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 和,跟:同流合污。
◎ 姓。
含“同”字的成语及解释: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nàn tóng dā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形式为:8字成语;出处来自于:《》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用法: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成语释义为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同心共胆(tóng xīn gòng dǎ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用法:同心共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释义为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百口同声(bǎi kǒu tóng shē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用法:百口同声作谓语、状语;指说法一致。 成语释义为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有福同享,有祸同当(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huò tóng dā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形式为:8字成语;出处来自于: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料他倒先来沾我们的光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成语释义为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同日而言(tóng rì ér yá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用法:同日而言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成语释义为同“同日而论”。
跟“同”字有关的诗词有: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夏完淳 明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 宋朝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醉落魄·丙寅中秋》郭应祥 宋朝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梅花》苏轼 宋朝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白菊杂书四首》司空图 唐朝
含“同”字的成语大全:
溥天同庆、风雨同舟、视同秦越、同恶共济、同归于尽
异口同声、矢力同心、同心协力、好恶同之、车攻马同
成语,在我们生活里也是经常会被使用的,是以,关于成语的道理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认识的,要是,用错成语是会被他人笑的。以上有关“同”字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同”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