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于流长,中国的汉字更是,汉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格外重要的,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不知道大家汉字知识认识多少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汉字,能不能了解呢?下文,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凛”字的含义?
凛:
简体字:凛;繁体字:凜;拼音:lǐn;声调符:ˇ;字声调:上声;部首:冫; 部首笔画:2;总笔画:15;起名吉凶:;五行:水;是否常用:否。
字形结构
声调:上声;结构:左右结构;造字法:形声;笔顺:捺横捺横竖折竖折横横横横竖撇捺。
字义解释
凛
◎ 寒冷:凛冽。凛凛。
◎ 严肃,严正有威势:凛然。凛若冰霜。
详细解释
凛字 (lǐn)
详细字义
◎ 凛
凛 lǐn
〈形〉
(1) (形声。从仌( bīng)冰。禀( 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2) 同本义 [cold]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说文》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3) 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4) 严肃而可敬畏 [severe; awe-inspiring]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6) 畏惧 [afraid]
凛乎其不可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7) 又如: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声二十六寝
[国 语]:lǐn
[粤 语]:lam5
汉语字典
[①][lǐn]
[《廣韻》力稔切,上寢,來。]
亦作“凜1”。亦作“澟1”。
(1)寒冷;冷战。
(2)严肃;庄严。
(3)可敬;畏惧。
(4)同“廩”。积高。参见“凛坎”。
含“凛 ”字的成语
【威风凛凛】: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凛若冰霜】: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凛若秋霜】:
同“凛若冰霜”。
【凛然正气】: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凛如霜雪】:
同“凛若冰霜”。
带“凛”字的名字大全
黄凛、
戴凛华、
对于凛字的知识就到这里了,汉字在所有人的生活中是占据很大比重的,不同的汉字解释不同,所以,我们在用到的时候也是应该要学习字的一些基本知识,字形结构,字义解释等等。想要学习更多关于字的相关知识,就一起来学一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