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或是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尤其最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含改字的成语都有什么。
改 读音是gǎi,部首是攵,笔画是7画,繁体字是改,结构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字义解释为:
◎ 变更,更换:改变。更(gēng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
◎ 姓。
含“改”字的成语及解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形式为:8字成语;出处来自于: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用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复句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释义为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积习难改(jī xí nán gǎi):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主谓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巴金《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像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用法:积习难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释义为积习:长期养成的习惯。长期养成的习惯难以一下改正。
改容更貌(gǎi róng gēng mào):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改变了神色 成语释义为改:改换;容:神色;更:更改;貌:相貌。指变了神色或模样
改名换姓(gǎi míng huàn xì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宋 朱熹《答孙敬甫》:“不必如此隐讳遮藏,改名换姓,欲以欺人,而人不可欺。” 用法:改名换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成语释义为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翻然改图(fān rán gǎi tú):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用法:翻然改图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很快转变过来。 成语释义为迅速改变过来,另作打算
跟“改”字有关的诗词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 唐朝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杜甫 唐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唐朝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
含“改”字的成语大全:
改弦更张、改辕易辙、改行为善、知过必改、改政移风
改过从善、翻然改悔、改过作新、改头换尾、改节易操
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会被使用的,因而,关于成语的意思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了解的,不然,用不对成语是会被他人笑的。上面有关“改”字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改”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