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其中,四字成语尤为最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带剑字的成语有哪些。
剑 读音是jiàn,部首是刂,笔画是9画,繁体字是劍,结构是左右结构,五行属金。
字义解释为:
◎1.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短柄。现在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是细长的钢条,无刃,顶端为一小圆球。
◎2.(Jiàn)姓。
含“剑”字的成语及解释:
枪刀剑戟(qiāng dāo jiàn jǐ):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兵器 成语释义为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买牛卖剑(mǎi niú mài jià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用法:买牛卖剑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成语释义为见“买牛卖剑”。
书剑飘零(shū jiàn piāo líng):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成语释义为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深情故剑(shēn qíng gù jiàn):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用法:深情故剑作宾语;用于夫妻间。 成语释义为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丰城剑气(fēng chéng jiàn qì):是中性成语;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形式为:ABCD式的成语;出处来自于:《晋书·张华传》:传说在吴灭晋兴之时,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知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在丰城。尚书张华到任后,于狱中挖出宝剑两把,一名太阿,一名龙泉,紫气也就消失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释义为指宝物是无法埋没的。
跟“剑”字有关的诗词有: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飞龙引二首·其二》李白 唐朝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唐朝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风雨(凄凉宝剑篇)》李商隐 唐朝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后出塞五首》杜甫 唐朝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白马篇》李白 唐朝
含“剑”字的成语大全:
案剑瞋目、帷灯箧剑、项庄舞剑、十年磨剑、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剑胆琴心、剑树刀山、借剑杀人、尚方宝剑、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成语,在大家生活里也是时时会被用到的,是以,关于成语的道理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认知的,否则,用错成语是会被人笑的。上面关于“剑”字的相关知识就到这里了,为大家介绍了含“剑”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